過去,在麗江古城區(qū)西安街道?;凵鐓^(qū),誰家辦白事都堪稱一場“大工程”——依照老規(guī)矩,光是酒席就得擺上三天,親戚鄰里既要隨禮又要幫忙,主家更是忙得腳不沾地。人力、物力的巨大花費,讓這本就悲傷的時刻,更添一層身心負擔。
然而,自2023年社區(qū)組建起“文明管家”——紅白理事會,這一切悄然改變。尤其是已故老黨員和習全的后事,讓居民們真切感受到了新風尚的溫暖與力量。
2024年2月9日,一輩子不愿給人添麻煩的和習全老人與世長辭。臨終前,他特意叮囑家人:“喪事別大操大辦,能簡就簡?!鄙鐓^(qū)黨支部和紅白理事會聞訊上門,一邊安撫家屬,一邊共同商議流程。如何簡化祭祀環(huán)節(jié)而不失莊重?火化、安葬有哪些細節(jié)要注意?雙方一一落實,配合默契。
最讓鄰里們眼前一亮的是,家屬放棄了傳統(tǒng)的“頭戴白孝”,改為佩戴黑紗“袖章孝”。這一變,既保全了對逝者的孝心與尊重,又省去了許多繁瑣講究,贏得居民連連稱贊。以往必不可少的流水席,也被簡單的自助餐替代,既衛(wèi)生安全,也讓幫忙的親友輕松不少。在理事會引導下,燒紙祭祀也變得規(guī)范有序,減少了環(huán)境污染與火災隱患。整場葬禮辦得莊重、體面而又利落,沒有給家庭增加額外負擔,也未給親朋鄰里增添麻煩。更暖心的是,紅白理事會從協(xié)調(diào)到幫忙,全程義務服務,分文不取。
社區(qū)已故居民和汝章的家人也同樣選擇了新風尚。老人生前久病,兒子、兒媳、孫輩床前盡孝,本就是社區(qū)公認的孝老愛親模范。今年6月老人病故后,家屬謹遵“喪事簡辦”原則,在紅白理事會協(xié)助下妥善辦理了后事?!拔覀兡贻p人該做的,是在老人生前盡心贍養(yǎng)。辦葬禮時,不攀比、不鋪張,不給親戚增負擔?!焙腿暾吕先说膬合边@番話,道出了許多社區(qū)居民的心聲。
“厚養(yǎng)薄葬、喜事新辦”新風氣的養(yǎng)成,并非一蹴而就。
走進福慧社區(qū),“移風易俗,婚事新辦,喪事簡辦”的標語格外醒目,這是社區(qū)月月講、天天提的“文明經(jīng)”。在黨支部引領下,由社區(qū)干部、黨員、鄉(xiāng)賢組成的紅白理事會,成了居民辦理紅白事的“主心骨”。哪家有事,理事會就主動上門解難題。久而久之,新觀念慢慢扎下根來。如今,誰家有紅白事,第一反應就是“找黨支部,找紅白理事會”,攀比浪費的行為日益減少。
改變老習慣,初期難免遇到阻力。曾有老人疑慮:“不按老規(guī)矩,能行嗎?是不是沒了孝心?”也有人擔心新風只是“一陣風”。但目睹和習全、和汝章家這樣莊重簡樸的實例越來越多,親身體會到辦事越來越省心、省錢,大家的想法逐漸轉(zhuǎn)變。
如今在福慧社區(qū),若遇家人離世,家屬會主動在家門口張貼“本家喪事簡辦”告示,或在社區(qū)群里聲明“喪事簡辦,不收花圈”。一種文明新風,正于此悄然蔓延,深入人心。
“接下來,社區(qū)計劃把宣傳做得更細致,強化村規(guī)民約的執(zhí)行力,讓這股文明新風能持續(xù)吹下去,讓更多居民享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。”?;凵鐓^(qū)工作人員劉英說。
紅白理事會,已成為?;凵鐓^(qū)離不開的“文明管家”。移風易俗,也從最初的“要我做”,變成了如今自覺的“我要做”。一場場簡約而不失莊嚴的葬禮,不僅是對逝者的最好告慰,更讓文明新風在鄰里間扎了根、開了花。(李鐵成 趙根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