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李成剛指導彝族歌手唱四腔
“青菜開花兩小朵花,白菜開花兩小朵花,桂花桂花兩小朵花,滿場跟著水仙花……”近日,在玉溪峨山縣小街街道,三名彝家女歌手正在演唱歌曲《黨的政策好 生活富裕了》,歌聲時而高亢、時而柔和,別具民族韻味。這種獨特的聲腔藝術正是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——彝族四腔。
三名歌手的老師在一旁耐心指導,每一個字的發(fā)音、每一份情感的表達,他都一遍又一遍教,力求達到最好的效果。他就是山花獎獲得者、彝族四腔傳承人李成剛。
與四腔結緣
作為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彝族四腔傳承人,李成剛的學藝之路并非一帆風順。
李成剛是峨山縣小街街道水車田村委會譚昌勒村人,水車田是四腔流傳較為久遠的村子,這里的村民大多都能唱上兩嗓子,而且他的外婆、爺爺都是當地有名的歌手,在彝族歌舞濃郁氛圍的熏陶下,李成剛很早就學會唱一些四腔、山歌的調子。但小時候的他對四腔并沒有很深的認知,只聽老人講是“唱曲子”。
在云南藝術學院上學期間,一次偶然的機會,讓李成剛開始深入了解四腔。那時候學校并沒有專業(yè)教四腔的老師,于是他找老家會唱四腔的老人學習,老人唱一句,他就錄下來,跟著哼,學著唱。通過不斷摸索學習,他慢慢掌握了四腔的唱法、技巧等,對四腔有了更加系統(tǒng)、全面的認識。
后來,李成剛多次帶著四腔藝術到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山東、江西、內蒙古、河南等地參加文化交流演出活動,演唱水平逐步提高,并多次獲獎,2019年還斬獲了全國民間文藝最高獎——山花獎。
民族的瑰寶
談起山花獎,李成剛說非常榮幸能拿到這個獎,十分感謝當時推薦自己去參加比賽的云南省民間文藝家協(xié)會。因為這個獎讓更多的人了解了四腔、認可四腔、喜歡四腔,這是最有意義的事。能得這個獎,除了自身努力提升演唱水平外,也因為四腔極具民族特色,能吸引人、打動人,是民族的瑰寶。
“在注重原生態(tài)的基礎上,突出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,演唱自然流暢,特別是真假聲的轉換過渡自然,表演質樸、風格濃郁,具有普及和推廣的價值?!崩畛蓜倢@段山花獎評委給彝族四腔的評語印象非常深刻,他認為很好地總結了四腔的特點。
彝族四腔是彝族歷史文化的載體,是彝漢文化融合的產物,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,同五山腔、海菜腔、山藥腔一起被譽為“滇南彝族四大聲腔”。四腔唱詞內容豐富,曲調結構嚴謹,演唱方式獨特,真假嗓的結合、領唱與幫腔的交替是四腔演唱最顯著的特點。腔中有腔,曲中套曲的音樂構架,具有很高的音樂價值。
“很多次到外面去表演,現場都是非常熱烈的掌聲,無論是專家學者還是普通觀眾,都給予四腔很高的評價和認可,足以證明它是真正有魅力、有價值的民歌文化。”李成剛說。
傳承有多難
“四腔就像一道可口的菜品,只有讓更多人去品嘗它,才能真正發(fā)揮出它的價值?!崩畛蓜傉f自己參加比賽并不是為了追名逐利,而是想讓更多愛音樂、懂音樂的人知道還有四腔這樣有技術含量和民族文化的民歌,既然自己有能力去做,就要竭盡所能去為它的傳承發(fā)揚盡一份力。
現在,李成剛免費帶了許多學四腔的學生,很多時候都是他抽時間跑到別人家里去教?!袄米约含F成的資源,一有機會就帶學生出去表演、參賽,讓他們有更多展示的機會。”李成剛說,趁自己現在還有精力,還能堅持下去,就努力去做。
“現在會唱四腔的人越來越少,我的學生中雖然也有很好的苗子,但是普遍受生計問題影響。”李成剛說,關于四腔的傳承,想要更好地傳承和發(fā)展下去,離不開黨委、政府的關心支持,一方面是幫助解決生計問題,另一方面是要加大宣傳力度和注重人才的培養(yǎng)。只有讓更多人認識四腔,它才有發(fā)展下去的動力;只有注重挖掘人才、培養(yǎng)人才,四腔才能后繼有人。(記者?宋蝶 文/圖)